怎麼從 0-1 做 No-Code 產品的模板

怎麼從 0-1 做 No-Code 產品的模板

如果你對工具類產品很熟悉,一定知道「模板」早就是讓使用者上手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如果是深度使用者,也可能會知道一些公司是以「生態」的角度在做模板,讓使用者在製作模板的同時能夠獲益,同時產品也因為使用者分享模板而獲得更多使用者或提升使用者的留存。

No-Code 產品做模板的需求源自於要學會產品的週期很長,從模板邊改邊學可能可以加速使用者上手的速度,也能更快感受到產品價值。

但是模板其實是個很可怕的坑。首先,必須有模板中心,讓使用者瀏覽與安裝模板,其次,必須有個後台讓人上架與管理模板,還要有團隊開發其中的佈署流程。

其他額外的功能可能包含:要能統計模板安裝量、模板活躍度等等。就算功能都完善了,下一步就是怎麼去經營模板生態,這又是另一個大坑。

好的,就算你的產品團隊終於決定開始做模板了,但是怎麼從 0 開始規劃該製作哪些模板?這篇文就是簡單整理一下過去三個月我怎麼去推動這件事,結論先走:

  1. 定義好自己的目標族群
  2. 「勾起」使用者的記憶
  3. 量 > 質

定義好目標族群

製作模板其實就跟設計產品很類似,因為模板就是為了滿足目標使用者的特定需求而設計的。所以一個模板的設計過程,也跟產品設計流程是一致的:研究競品、了解使用者需求、設計、測試、上架、迭代。對於 0-1 階段的公司,很可能全部人都要投入在製作模板的過程中,要控制成本,就必須明確定義初期最重要的客戶和用戶是誰。

勾起使用者記憶

0-1 階段的產品,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使用者不知道你的產品是什麼,更不知道你的產品能幹嘛,模板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媒介。Notion 初期的 GTM 策略中有一個方法至今也還有很多人用,那就是直接把自己跟知名產品做對比。因為大家都很熟悉大廠的產品,當基於這些產品去描述自己的功能與使用情境,使用者會更容易想像使用自己產品的感覺。

如果在設計一個 CRM 模板,最好的參考對象就是 Salesforce。就算功能沒辦法做到像 Salesforce 一樣強,也要讓自己的模板架構、用詞、呈現方式長得像 Salesforce。因為 Salesforce 是這世界上最多人用的 CRM 軟體,這世界上對於 CRM 的理解已經變成 Salesforce 的形狀了。

即使自己的模板不能完全替代 Salesforce,透過這個方式,你會發現使用者嘗試產品的意願會變得很高。因為使用者不會期望一個模板就解決他所有問題,但他會希望自己在使用產品時可以快速上手,如果這個模板看起來是熟悉的東西會很有幫助。

先衝量再顧質

最後,如果你在 0-1 的階段,就不該掙扎要優先提升模板的品質還是模板中心中模板的數量,應該要優先提升模板的數量,再依據情況提升模板品質。

提升模板的量有幾個好處:

  1. 能夠獲取更多線索:幫你的模板寫一些介紹文、錄一些介紹影片,變成內容行銷的一環,模板就會變成長尾流量的來源之一,這也是 Notion 初期就投入的策略之一
  2. 能夠更廣泛的涵蓋使用者情境:讓多元的使用者進來後都不會因為少了對應其需求的模板而流失
  3. 能夠提升對產品的信任:對於合作的經銷商來說會覺得比較好賣、容易 demo,對終端使用者來說會覺得有團隊在專注了解需求、設計自己可能會需要的東西

設計模板的陷阱

如果在設計模板的時候你有以下想法,建議審慎思考:

  1. 模板必須即裝即用:除非只做特定行業,使用者的多樣性終究會讓模板永遠無法安裝就馬上使用,一定會需要經過使用者自己編輯客製化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去看知名 No-code SaaS 產品的模板,幾乎都只有最核心的骨架/流程
  2. 要串連多個模板發展成解決方案:除非你要做的目標客群沒有解決方案就不用產品,必須慎重思考要不要做解決方案。製作解決方案需要提升對單一行業的理解,並且需要專門的團隊研究特定行業客戶、確認會購買的客戶畫像、投入專門的人力設計模板,客戶使用後還需要提供後續的顧問服務和客戶成功,是投入成本非常高的活動。對於 0-1 階段的產品,更重要的是敏捷運作與迭代,而不是押注在特定目標族群身上,如果真的要做,也要釐清投入成本的「上限」

結論

透過上述方式,我們終於在上禮拜完成上架將近 20 個模板,從近一週的數據來看,模板在我們平台上建立 App 之中的佔比正在逐漸提升。

我們的產品 Jodoo 就是讓使用者能夠快速、低成本的建造出任何你需要的企業管理工具,例如 HR 系統、CRM、ERP、專案管理、進銷存等等,並且完全不用寫 Code。

如果你願意來體驗我們的產品,請留言或私訊讓我知道,讓我來花一點時間介紹產品,後續有產品使用問題的話,也可以直接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