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人心中,英國一直是打工度假與海外工作的熱門選項。很多人花了大量精力終於拿到 YMS 或 Skilled Worker 簽證,但卻到了英國當地才發現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處理好。從簽證、手機門號到銀行帳戶,這些看似瑣碎的流程,決定了你落地後能不能順利展開新生活。如果你正在計畫出發,這篇文章會幫你理清楚 「出發前必辦清單」,讓你一到英國就能安心上路!
為什麼要提前準備?
很多人以為這些手續要到英國才能處理,結果落地後才發現:沒有手機號碼收不到銀行驗證碼、沒有帳戶領不到薪水、沒有 NI Number 不能合法工作。事實上,大部分流程都可以在台灣先完成。只要提前準備,抵達的第一週就能直接投入生活與工作,不必花時間焦急等待。
出發前必辦清單(2–4 週前開始)
事項 | 建議完成時間 | 為什麼要現在做? |
E‑Visa 註冊 | 至少 2–4 週前 | 已全面取代 BRP,處理期可能拖到數週甚至更久 |
VOXI eSIM | 出發前 1–2 週 | 先有門號,才能收各種驗證碼與簡訊 |
Wise 帳戶 | 出發前 1–2 週 | 提前驗證、測試轉帳,避免落地無法付款 |
Revolut 帳戶 | 出發前 1–2 週 | 註冊+入金才能啟用完整功能 |
HSBC 銀行帳戶 | 註冊 Wise/ Revolut 後 | 穩定的電匯管道、某些雇主或房東仍要求傳統銀行帳戶 |
NI Number 申請 | 出發前 1–2 週 | 現在可直接用 E‑Visa 申請,不必等 BRP |
0. 住址
在註冊本文提到的所有服務,你都會需要說明你居住的地址,因此取得一個「合法」住址,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很多台灣人去工作時,沒有學校宿舍可以住,就會到社群裡面找台灣人分享的短租資訊。在正常旅遊情況下,這不太會造成問題,但對於需要申請證件、手機號、銀行帳戶的工作者,就需要審慎考慮。
因為這些網路上的短租,往往沒有辦法簽正式的「短租合約」,這也就代表在英國政府眼裡,你是一個非法住戶,轉租者的行為也不符合法律規範,實際上是一個遊走在法律邊緣的行為。
另外,PO Box(代收郵箱)與商業 Mailbox 無法滿足 KYC 與法規要求,常被政府與銀行拒用。因此也不被建議註冊使用。
那麼比較合理的方式,就只剩下尋找:
- 能簽訂正式轉租合約的個人短期出租點
- 有收信服務的青旅 / Airbnb / 旅館
- 已經在當地置產,願意讓你借住的朋友家
建議在確定初期落腳點時再三確認!
當然,有能力且可以接受風險的話,直接簽長租合約也可以。
1. E‑Visa(電子簽證)
自 2025 起,英國全面取消 BRP 卡,改用 E‑Visa。所有簽證狀態都記錄在 UKVI 系統裡,你會透過 Share Code 提供給雇主或房東。
為什麼要提早? 雖然有人申請後幾分鐘就通過,但也有人卡了數週甚至數月。若沒辦妥,入境與就業都會受影響。建議出發前至少 2–4 週完成。
怎麼辦? 上 UKVI 網站 → 上傳護照與照片 → 建立帳號 → 綁定簽證 → 取得 Share Code。
2. VOXI eSIM(手機號碼)
幾乎註冊所有英國的網路服務都會需要手機號碼來驗證帳戶。VOXI 是英國電信三巨頭 Vodafone 的子品牌,訊號覆蓋和網速都不錯,還提供「無限社群」或「無限影音」方案。
- £10:無限社群(FB/IG/WhatsApp…)
- £15:無限社群+影音(YouTube/Netflix…)
最方便的是 eSIM:人在台灣就能完成安裝,能放到履歷裡面增加 HR 篩選通過率,更重要的是能使用英國號碼收簡訊,讓你無論是申請 Wise、Revolut,還是接收銀行簡訊,都不會卡關。
👉 VOXI 註冊連結 (取得最高 £40 的消費折扣)
3. Wise(跨境支付帳戶)
Wise 讓你擁有英國本地帳號(Sort Code + Account Number),還能領實體或虛擬 Debit 卡,綁定 Apple Pay 即可付款。
為什麼要先辦?
- KYC 驗證需要時間。
- 提前測試台灣入金,落地馬上能用。
- 確保你能在出發前取得英國當地傳統銀行的帳戶(後面會詳細說明)。
很多人推薦辦理 Wise 的原因是因為透過邀請連結註冊,可以在首次入金時免去 Wise 這端的手續費(£500 封頂)。通常整段海外匯款是包含:本土銀行的手續費、多次電報費、全額到帳費用、且英國當地銀行會再收一次手續費,而 Wise 說的沒有手續費是指最後一段這邊免去費用。
👉 Wise 註冊連結(£500 內首次入金/轉帳免手續費)
4. Revolut(數位金融帳戶)
Revolut 在日常使用場景中,其實跟 Wise 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在 2024 年他們已經取得了英國銀行的牌照,錢放在 Revolut 裡面相較 Wise 會更安心一點 (非財務建議),同時英國以外的歐洲人用 Revolut 更常見,因此適合會到歐洲其他國家旅遊的人。如果不是為了省 Wise 的那筆手續費,其實可以只註冊 Revolut。流程是:註冊 → 首次加值 → 訂實體卡 → 完成幾筆消費 → 全面啟用。
5. HSBC(傳統銀行帳戶)
雖然日常支付靠 Wise、Revolut 就能應付,但是這兩者都還不是「真正的銀行」,他們本質上是「電子錢機構」,提供的服務是處理跨境轉帳與多幣資金池。因此,他們提供的 IBAN 實際上是一個共用碼,而這個碼是有可能因為更換清算銀行/系統(例如從某家清算行換到另一家)或各種原因而有變化的!一旦變化了,那麼在台灣的銀行所綁定的 SWIFT 電匯資料就沒用了。
目前只有 HSBC 因為自己就是銀行,提供的 IBAN 能直接對應到你的個人帳戶,因此才能長期不變。這對於需要長期從台灣的英鎊外幣帳戶轉錢到英國英鎊帳戶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在海外要更改綁好的約定帳戶非常麻煩。
申請流程
- 用 HSBC App 或網站申請,若需補件,會透過簡訊或 Email 提供上傳連結。
- 相較 Wise / Revolut,HSBC 對於 Proof of Address 的審核嚴格許多,需要金融或政府機構的文件佐證,而 Wise/Revolut 的對帳單(Bank Statement)就是最容易取得的證明文件。
- 申請開戶成功後,實體金融卡會動寄到申請時填寫的住址。原則上卡片必須寄往合法住址,不能隨便填朋友家,否則可能違反英國法規。若沒有固定住所,務必在開戶成功後立即申請「分行領卡」,避免寄到無法合法收件的地方。
6. NI Number(國家保險號碼)
NI Number 相當於英國的稅號,是合法工作的必備條件。過去需要 BRP,現在只要有 E‑Visa 就能申請。
流程: 登入 GOV.UK → 填寫個資、英國地址、E‑Visa 資料 → 視情況補交身分證明 → 等候數週後寄達。
結語
赴英的流程其實沒有想像中複雜,真正困難的是資訊分散、規則常常更新。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有需要的英國工作者/學生,讓大家一落地後就能順利展開生活!
本文首次發表於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