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共創:清大服科所讓我領悟「共識」才是服務設計的關鍵

價值共創:清大服科所讓我領悟「共識」才是服務設計的關鍵

在 UI/UX 社群,很多人知道國立清華大學的服務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服科所)是在搜尋 UX 或服務設計學習管道時得知,也因此很多人想要進來學習 UX 和服務設計。然而站在服科所畢業生的角度,我一直覺得大家對於服科所的理解過於片面,加上由於我的職涯方向是產品經理,我體悟到管理者角色的本質跟服科所整體的學習更直接相關,因此本文就從這個角度來總結我在服科所的學習。

在服科所的的一個學期,每個同學都會上到一門必修課叫「服務科學導論」,這門課規定每一組同學都要進到新竹鄉鎮去探索和理解一個在地問題,並且透過課堂學到的工具來盡可能協助解決問題。先不論這種教學模式可能對地方帶來的負面效應,我認為這次的經驗讓我體會了服務科學強調的「價值共創」到底該怎麼做,也發現這就是服科人能在職場發揮影響力的原因。

提到價值共創,每個服科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定義,我認為如果要讓所有學過商業理論的人理解,可以翻譯為「讓利害關係人們協作以實現服務的價值主張」。如果認識服科所的同學,你會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會規劃、設計和帶領工作坊,就是因為工作坊是一個能促進價值共創的好方法。

如果熟悉價值主張的概念,大家應該知道他普遍被應用在產品設計上,認為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傳遞了價值給使用者,而使用者因為感知了價值而願意付費給企業,而這個互動關係普遍被稱為「價值交換」。

然而在服科所,價值交換被視為是促成資源浪費,而無法形成永續商業模式的舊式邏輯,價值共創才是當前應該被重視的新思維。價值共創的核心邏輯,就是價值不是單方面由某一端創造出來的,而是需要集所有利害關係人透過交換彼此能提供的服務,為了滿足彼此的利益,因此互相幫助而創造了服務系統與服務系統的價值。

服務科學導論課程的實地參訪,前往橫山鄉大山北月聽學長怎麼幫助在地農民建造了著重永續經營的大山背農民市集 (
服務科學導論課程的實地參訪,前往橫山鄉大山北月聽學長怎麼幫助在地農民建造了著重永續經營的大山背農民市集 (參考資料)

很多時候,一個地方發展最大的困境,其實是人的問題,例如我們當時去北埔了解在地店家的轉型和發展為何變得緩慢,就發現其實一大原因是北埔有嚴重的派系衝突。而為了將衝突轉變成互助,服務設計師可以讓人們在工作坊這樣的場域表達疑慮與需求,透過引導方法讓彼此達成共識。當人們有了共識,後續事務的推展就會順暢了,服務系統的骨架也搭建了起來,也因此產生了價值。

當然,在協助各個利害關係人溝通的時候,深入了解各方在談論的議題也是重要的。而多數的服科所學生都會跨領域的學習,普遍而言每個服科所學生都擁有資訊系統架構、行銷、設計,與數據分析這四個技能中的至少兩個技能。在課堂規劃上,由於處在管理學院,也很強調相較於培養執行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站在管理者角度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同時間學習引導方法、跨領域知識,與管理思維的服科所同學,因此成為了職場中頂尖的管理人才,持續協助創造服務系統的價值。

確實,在服科所可以學習服務設計方法論,可以學習 R 語言,可以知道微服務架構該怎麼設計,也可以知道該怎麼處理前線服務人員遇到的問題。但是這都只是促使價值共創所需要的背景知識或工具,而不是終點與目的。

我常跟別人說,服務科學研究所並不是一個學服務設計的地方,在這裡能夠學到的,是讓我們有能力去調動利害關係人與資源,促使協作發生以發揮影響力。為了去做到這些事,就必須具備把手弄髒的「我來做」精神,也因此,許多服科所的同學們都願意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承擔原不屬於自己的責任。這些做事方法默默地成為了我的 DNA,不僅僅對產品經理所需的同理心與溝通能力產生幫助,也是為什麼服科所會讓畢業所友們喜愛服科所,並總是有高度向心力。

雖然我的目的是希望呈現更完整的服科樣貌,但我相信每個服科人對於服務科學的理解也各自不同,有很多服科人也都曾在其他地方分享過,鼓勵大家多去看看。期望這篇文能為對服科有興趣的人們帶來一些啟發,也算是自己的人生紀錄,讓自己帶著這些思考在未來成為更好的人。